查看原文
其他

北方暴雨,南方暴热,极端天气破了哪些纪录?

k2k2k2 地理公社 2021-10-22

▲地理探索者



2021,注定不寻常。


入秋的北方,本应天高云淡,金风送爽,如今却一反常态,大雨小雨,连绵不绝。


中原地区的河南,秋后接力暑期,下出了盛夏主汛期的暴躁气势。


与此同时,南方仿佛时空错乱,一众城市,暑热不退,屡创秋季高温峰值。


频繁而极端的天气,同时在大江南北上演,坚守几十年的纪录,逐一被打破。


这一系列标志性天气事件,无疑将载入气候变化的史册。


南方大旱,云南石林县板桥乡干涸的池塘。摄影|卢广


郑州“720”暴雨,拉开了中原强降雨的序幕。最大小时降雨量达201.9毫米,突破了中国大陆的历史极值(198.5毫米,河南林庄,1975年8月5日)。


其后的郑州,仿佛彻底开启了降雨模式。“822”、“830”、“919”暴雨连环冲击,直至9月19日,郑州的年累积雨量打破了北方省会、副省级及以上大城市的历史纪录,达到1409.3毫米,超过了1959年的北京。


如今虽已入秋,可降雨仍在持续。在“中原梅雨”的加持下,郑州今年很可能冲击1500毫米大关,大幅拉高降水量的新纪录。


制作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

上世纪50、60年代,华北地区处于丰水期。历经57年,郑州刷新了1964年创造的1040.7毫米的降水纪录,同时也打破了北京在1959年创造的1404.6毫米的北方大城市降水记录。



郑州此次的强降水,仅仅是北方暴雨的冰山一角。从北京到天津,从河北到辽宁,众多站点降雨量纷纷破千。


以北京为例,今年1至9月份,北京全市累计降水量790毫米,较多年同期偏多近5成。截至9月20日,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已达到821.5毫米,突破52年来北京降水最高值,逼近900毫米大关,而海淀和密云两区的累计降水量则已经破千。

自今年6月入汛以来,北京地区出现主要降雨过程72次,平均降雨量为715毫米,比去年偏多9成,比常年偏多5成。正因为降水势头不减,北京市破天荒将防汛工作延长15日,至9月30日才告结束。

制作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

1999年至2007年,北京连续九年干旱。2008年至2021年,连续14年多雨。


得益于强大的降水,从1月1日至9月15日,北京形成水资源量46.28亿立方米。

全市地下水储量增加16.3亿立方米,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19.36米,与去年同期对比,地下水位回升3.18米。

8月23日,密云水库蓄水量突破了1994年9月16日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,达到33.59亿立方米。


制作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

从1994年到2021年,时隔27年,密云水库的蓄水量终于再次站上了最高点。


对比北方的暴雨肆虐,南方则反其道而行之,在秋分之后,狂暴地热出了超越大暑的水平。


9月以来,原本该迅速南退的副热带高压强势异常,不仅寸步不让,很多时候甚至比8月更强,广东、福建、湖南出现了大范围炎热天气,不少地方比盛夏更热。


今年尚未结束,但在广东广州、福建三明、江西赣州等数十个城市,高温日数已经追平或打破了全年纪录。截至9月22日,广东河源一地,高温日数已比原纪录超出了24天


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,江南华南的晴热天气,可能会延续到国庆假期之后,那也就意味着,南方高温日数破纪录的站点可能还会增多,而纪录值还会继续刷新。


制作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

高温日数打平或破纪录的省会和地级市:广东广州、河源、汕头、梅州、云浮,福建三明,江西赣州,湖南永州、湘潭、怀化、长沙马坡岭,广西桂林,甘肃兰州、武威、平凉(崆峒),新疆吐鲁番,内蒙古鄂尔多斯,宁夏石嘴山、吴忠,黑龙江牡丹江、鸡西。


盘点中国今年的极端天气,极容易让人联想到“南旱北涝”周期的转换。

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李维京认为,中国的雨带呈现出显著的年代际变化。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,中国夏季主雨带集中在北方,到了80年代,主雨带移至长江以南,进入21世纪后尽管偶有反复,但是降水带北移是整体趋势。

通过分析东部近千年的旱涝资料,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钱维宏估计,随着华北开始回归湿润周期,2020年将进入降水高峰,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也会越来越大。


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
通过数据分析,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发现,2009年之后,中国夏季主雨带已经移动到华北南部至黄淮一带。

虽然从短期看,任何一个天气现象的形成,不论暴雨或是高温,都有其气象学的成因,但历史往往证明,每一个数值,如果置于更广阔的变化周期,也仅是规律里的一粒微尘,变化中的一个瞬间。

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,有晴风丽日,月朗星稀,亦有惊涛骇浪,天灾无情。

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天气剧变或许成为常态,时移世易,如何预判趋势,因时而变,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,也是我们的使命。


后记:
身边的事儿,短平快的地理小科普,有您最想通过地图数据了解的吗?欢迎在评论区说出想法,我们将逐步展现在“地理公社”公众号《地理 · 数据》栏目中。




创作团队

撰文:k2k2k2

图片:赵    嘉

地图:杜卓异

头图:中国气象局



延伸阅读

(点击图片进入文章)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